地址分配原則

地址分配原則


  1. APNIC核發給TANet之IPv6 sTLA位址為 2001:288::/35。
    Field-Name FP TLA Sub-TLA RES NLA SLA 
    Bits 3 13 13 6 13 16
  2. 區網部份依現有連線單位數多寡NLA1 分別為6、7、9 bits,Prefix為/41、/42、/44,取12個NLA1,各區網依連線單位數發給 /41、 /42、或 /44大小的區塊,2001:288:03B0::/44及2001:288:03C0::/42保留給TANet區域網路骨幹網路之介面及實驗使用。NLA2為7 bits、6 bits、或4bits,Prefix為/48,每一Block總計有27 = 128 、26 = 64、或24 = 16個 /48 Blocks (Block 0 ~127、0~63、或0~15),Block 0 保留給直接連線區域網路中心之介面使用,Block 1給網路中心使用,其餘供連線單位使用。
  3. 縣網部份依現有連線中小學數量多寡NLA1 分別為4、5、6、7 bits,Prefix為/39、/40、/41、/42,取25 個 NLA1 ,各縣網依連線單位數發給 /39、 /40、/41或 /42大小的區塊,2001:288:1FC0::/42保留。NLA2為9 bits、8 bits、7bits或6bits,Prefix為/48,每一Block總計有29 = 512 、28 = 256、27 = 128或26 = 64個 /48 Blocks (Block 0 ~511、0~255、0~127或0~63),Block 0 保留給直接連線縣市網路中心之介面使用,Block 1給網路中心使用,其餘供連線單位使用。
  4. 本中心的規劃採用變動的NLA1,每一個區域網路中心及縣市網路中心位址範圍為NLA1,連線單位數較少之網路中心,NLA1 較小,採用變動的NLA1分配乃是考量未來的擴充性及routing的簡化,每個單位分得足額以上的Address且用一個netmask切割,這樣可以讓各區縣網送出的routing簡化到只有一行,並期望能同時達到APNIC要求之有效分配位址,及使用達百分之八十才可以再向APNIC提出申請之規定。
  5. 每一連線單位或學校,核發給Prefix /48。也就是每個單位或學校取得一個SLA ID,每個SLA可再切成65,535個不同的子網路,所有學校都會有足夠的IPv6 Address可用。